◎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
臺兒莊古城坐落于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因為是京杭大運河流經的城鎮,也是河南、山東、安徽、江蘇的交界處,南來北往的人很多,相互交融的各地文化和運河文化彼此凝聚,形成并不單一的文化風俗和建筑風格,這里即是歷史的豐碑、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承載運河文化的載體。
臺兒莊古城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的中心點,形成于漢、發展于元、繁榮于明清,是一座文化濃郁的秀美古城,有著2200多年的歷史,開埠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時期,有“天下第一莊”之稱。
古城文化
臺兒莊是一座標準的水城,古邑中水巷縱橫、汪渠相連,居民筑臺而居,是一座獨具特色的東方古水城,運河古城臺兒莊段保存最為完整。
在臺兒莊古城,繁花似錦的古街、蜿蜒曲折的河流,成為這座古老的小城獨特的魅力。
古城在鼎盛時期商賈云集,運河碼頭穿梭著各大船只,是齊魯時期有名的“大城市”。
抗戰期間,中國軍隊打破了日本侵略者不可戰勝的神話,3萬將士在此浴血奮戰,被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
經過多年的發展,臺兒莊古城形成了獨特的城市文化內涵,展示著運河文化和民族精神,除了悠久的文化和民族精神,臺兒莊古城還形成了具有當地特色風味的美食特產。
黃花牛肉面、棗莊菜煎餅、共和涼菜卷、姜汁赤貝、穆柯寨酒、張家狗肉、濤溝橋大米、食香菜煎餅、含羞丸子、臺兒莊圓鈴棗等十大特色美食。
古城重建
2006年5月22日至24日,棗莊市政府參加京杭大運河保護與申遺研討會并通過了《京杭大運河保護和申遺杭州宣言》;
2008年4月8日,棗莊市政府在紀念臺兒莊大戰勝利七十周年活動上宣布正式啟動臺兒莊古城的重建工作;
2009年12月17日,臺兒莊古城經中央臺辦批準設立大陸首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2010年5月1日,臺兒莊正式開城;
2011年5月12日,臺灣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參加了臺兒莊古城開埠儀式;
2012年8月6日,國家版權局決定將國家版權貿易基地在臺兒莊建設,并經評定后正式批準臺兒莊古城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2013年8月5日,古城重建項目全面竣工。
古城特點
臺兒莊古城有碉堡8座、廟宇33座、水門6座、官署9座、學校40座、哨門7座、藥棧18座,其他各類商鋪百余家、民居六千多棟。
古城擁有魯南民居、水鄉建筑、北方大院、宗教建筑、徽派建筑、歐式建筑、閩南建筑、嶺南建筑等八種建筑風格,城內建筑特點以“七分雄、三分秀”、特征以簡潔樸素為主。
古城景區
關帝廟景區:主要有臺兒莊歷史文化博物館、西門橋臺兒莊大戰臨時指揮所、西門舊址、安瀾島、觀音堂、水門和步云橋等景點。
北城河景區:主要景點有水燭灘、蘆葦蕩、菱花鋪、水蓮汪、荷花淀、稻香澤、芷蘭汀、鶯尾澤、等各類水鄉濕地植物為特色的濕地景觀,與護城河相通、總共有九個相連的汪塘。
運河街市景區:主要有胡家大院、天后宮及戲臺廣場、臺兒莊閘遺址公園、王公碼頭、郁家碼頭、中和堂、嘈運廣場、臺兒莊大運河歷史文化展覽館等景點。
舊志景區:約占古城一期核心區的十分之一,主要有臺莊驛、天水堂、翠屏學館、謝裕大茶行、閩南民居、文匯酒樓、扶風堂、臨水商鋪、三恪堂、參將署、日升昌記、久和客棧、魯南民居等不同風格的明清建筑。
水上街市景區:主要有吳家票號、天后宮碼頭、趙家大院、復興樓、萬家大院、小堿洲、新河街商業街市等景點,以傳統商業街購物為主題。
版權聲明:本文為 “169陪玩網” 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及本聲明;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