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
伊人在斯 風清月朗
穿越中亞的廣袤的沙漠和起伏的山脈
環環終于來到了古波斯文明的國度
——伊朗。
在這個被嚴重標簽化的國家,旅行的打開方式可不僅僅是吃喝逛拍。波斯文明的氣韻軒昂與古國的文藝浪漫同樣值得你駐足品味。
動蕩不安?不存在的!
今年7月16日起,伊朗官方宣布給予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護照及港、澳特別行政區護照人員赴伊朗旅游、觀光及商務訪問單方面免簽入境待遇,每次入境可以停留21天。
與刻板印象中的戰亂頻發截然相反,熱情與安全是伊朗旅游環境的主旋律。
環環在伊朗期間,多次親歷伊朗人主動要求同框合影。看見中國面孔,不少伊朗人會面帶善意地微笑甚至用標準的普通話向環環打招呼,并充滿驕傲地向環環介紹當地值得探尋的景區。
由于長期被西方制裁,加之西方媒體的“污名化”和“妖魔化”報道,人們很容易將伊朗與動蕩不安和“核武器”聯系起來。事實上,根據國際SOS組織發布的2019年旅行風險地圖顯示,伊朗境內大部分地區在旅行安全方面屬于“低危險度”。
“東方巴黎” 德黑蘭
古老氣息彌漫卻也藏著文藝小清新
隨著南方航空公司客機的緩緩落地,環環伴著皎潔的月色踏上了伊朗首都——德黑蘭的土地。
早在公元9世紀,德黑蘭就是絲路商人往來歇腳之地。然而德黑蘭成為首都卻是近200年的事情,這座年輕的首都有“東方巴黎”之稱,它既散發著古老的氣息,也擁有著獨特的文藝情調。
環環此行的第一站——世界遺產格列斯坦王宮,混合著歐洲和波斯的建筑風格,墻壁上鋪滿了藍色和金黃色相間的彩釉瓷磚,室內鑲嵌著無數小鏡子,這里也見證了愷加王朝統治者的榮耀與奢靡。
有不少本地人在王宮的花園寫生,宮殿的富麗堂皇和花園的寧靜閑適在他們的畫筆下熠熠生輝。
尤其驚喜的是,在伊朗國家博物館內,環環還看見了絲路時期的中國元青花,這印證著中伊兩國古代的友好交流。
在“玫瑰之鄉”卡尚
踏尋“伊朗版喬家大院”
從德黑蘭驅車3個小時,穿越延綿的山地和丘陵,環環來到了玫瑰小鎮——卡尚。這座地處卡維爾鹽漠邊緣的城市綠洲,擁有7000年歷史,是伊朗最具吸引力的目的地之一。因為盛產上好的玫瑰水和玫瑰精油,所以卡尚被稱為伊朗的“玫瑰之鄉”。
環環在這里參觀了世界文化遺產費恩花園——薩法維王朝始建的波斯花園和塔巴塔巴伊老宅。
費恩花園內遍布青蔥的樹木、碧綠的草地。殿內的墻壁上隨處可見精致細密的波斯風格壁畫。
而離費恩花園不遠的民居塔巴塔巴伊古宅可以稱得上為伊朗版“喬家大院”,它的主人是富甲一方的地毯商人賽義德·塔巴塔巴依。精致的浮雕和灰泥裝飾、美輪美奐的鏡子、色彩斑瀾的玻璃映襯在古宅室內,這里雖不及皇宮豪華,卻有足矣與皇宮媲美的華麗。
波斯古都——伊斯法罕
憑什么擁有“天下之半”的美譽?
伊斯法罕素有“伊斯法罕半天下”的美譽。來到這座“擁有世界一半”的城市,滿眼盡是耀眼的波斯藍。薩法維王朝的阿巴斯大帝曾創造了伊斯法罕空前的繁榮:16世紀時,作為“絲綢之路”的南路重鎮,伊斯法罕出口當地生產的地毯、羊毛、葡萄酒、珍珠、水果,還把從中國和印度進口的瓷器、絲綢和紡織品轉運到歐洲。
1 7世紀末,伊斯法罕成為全世界第三大城市,僅次于北京和君士坦丁堡,擁有近六十萬人口,遠遠超過同時代的巴黎和倫敦。“伊斯法罕,天下之半”的美譽也由此逐漸傳播開來。
伊斯法罕世界第二大廣場伊瑪目廣場匯集了薩法維帝國的建筑珍品——『伊瑪目清真寺 』『孔雀清真寺 』『阿里卡普宮』,這里凝結著波斯帝國的萬種風情和千年的歷史激蕩。
在伊瑪目廣場四周都是皇家大巴扎,各樣式的金銀器皿、琺瑯銅胎工藝盤花瓶、手織地毯、駱駝骨細密畫應有盡有。熱情的伊朗人看見中國游客,會滿面微笑地用中文打招呼,并提出一起合影的邀請。
夜幕降臨,在橘黃色的燈光輝映下,著名的三十三孔橋變得流光溢彩、如夢似幻。
《倚天》明教發源教派的圣火
在亞茲德燃燒了1400年
亞茲德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也是伊朗拜火教最大的文化中心,直至今日1400年前的圣火依然在拜火教廟中燃燒不息,而拜火教正是《倚天屠龍記》中明教的發源教派。
亞茲德人利用風塔引來的風經過坎兒井低溫的地下水降溫后,形成了亞茲德風塔這套古代高效的降溫避暑的空調系統。行走在亞茲德古城,小巷縱橫交錯,風塔林立,斑駁的墻壁訴說著這里的歷史滄桑。
2017年,亞茲德整個城市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亞茲德城市邊緣的多拉特阿巴德花園,也透著一股濃郁的沙漠綠洲風情。
“網紅清真寺”和網紅詩人的故鄉
——設拉子
設拉子被稱為花園之城、夜鶯之城、詩人之城、玫瑰之城,它曾多次作為波斯帝國的首都,是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設拉子城依山而建,雖然氣候干燥,卻四處可見綠蔭。早在公元前6世紀,設拉子就是波斯帝國的中心地區,公元前18世紀又成為波斯贊德王朝的首都。
設拉子也是“伊朗李白”——哈菲茲的故鄉:哈菲茲一生留下五百多首詩歌:有對宗教偏見的揭露和貧困底層的同情,也有對浪漫愛情的歌頌及雅致風景的向往——其中最廣為所知的,是對美酒的詠嘆。在伊朗有這樣一種說法,“除《古蘭經》外,每個伊朗人家里都有一本哈菲茲詩集”。
行走在“伊朗版阿房宮”遺址
遺存的石柱和浮雕仍然光彩照人
波斯波利斯,希臘語為“波斯人之城”,如今,這里可以稱得上是“伊朗版阿房宮“:始建于公元前518年,經歷了大流士一世、其子薛西斯一世、其孫阿爾塔薛西斯一世三代帝王三代的建造,隨著不斷的擴展殿堂和日趨華美的構造雕飾,宮殿成為波斯帝國君主舉行重大慶典、接受各屬國領地奉獻禮儀之所。
這里匯聚了萬國門、覲見廳、玉座廳、百柱廳、大流士宮殿、薛西斯宮殿和寶庫等,一切雕欄玉砌、萬般金碧輝煌都曾在這座宮殿閃耀。
然而,文明演進的曲線總是在最輝煌的時期驟然暗淡:公元前330年,波斯波利斯被亞歷山大大帝付之一炬,一切顯赫與榮耀瞬時蕩為灰燼。
環環行走在波斯波利斯孤寂的斷壁殘垣上,并租購了景區專門VR眼鏡,透過精美的浮雕和別具匠心的石柱,仿佛能窺見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昔日的繁榮鼎盛與恢弘氣勢。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波斯波利斯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蒼涼、神秘、詩意
一切神秘靜待你來尋覓
“伊朗的河山,出現偉大時一定氣韻軒昂,蒙受災難時一定悲清漫漫,處于平和時一定淡然漠然。它本身沒有太大的主調,只等.歷史來濃濃地渲染。”——余秋雨《千年一嘆》
如果沒有親臨伊朗,可能會把伊朗想象成到處彌漫著狂熱宗教氣息且戰亂頻發的危險國家。而實際上,這個國家和平且安全,自然和人文景色別有風情。恰如余秋雨在《千年一嘆》中所說:“伊朗土地的主調,有點蒼涼,有點神秘,也有點世俗,一切都被綜合成一種有待擺布的詩意。”
環環認為,這種詩意體現在伊朗境內遍布的無數一眼千年、風格迥異的清真寺內,映襯在樹木青蔥、噴泉林立的波斯花園中,內嵌在金碧輝煌、富麗豪華的老宅院里,彌漫在里海夕陽西下時溫柔醉人的海風中。精美絕倫的波斯波利斯建筑遺址訴說著阿契美尼德王朝不可一世的鼎盛繁榮;亞茲德古城內拜火教的熊熊圣火延續1400年燃燒不息;酒入豪腸,“伊朗李白”哈菲茲在故鄉設拉子吟誦著浪漫與雅致。
伊朗的一切詩意與神秘,等待你的尋覓。
實用信息
·航班:
伊朗國際機場分布在德黑蘭、設拉子、伊斯法罕、馬什哈德等地,但主要的航空公司都選擇德黑蘭伊瑪目霍梅尼機場起降,部分中東地區的公司還經常運營到設拉子的航線。
·風俗禁忌:
衣著:女性必須佩戴頭巾出門,上衣不能露肩膀,褲子不能露腳踝;男性不得穿背心或短褲出門。包括在乘坐伊朗航空公司飛機期間。
飲食:禁酒,忌吃豬肉、狗肉。齋月期間,即使非穆斯林也不能白天(日出前至日落后)在公開場合吃東西、喝水或吸煙。
·其他禁忌:
1.男士不可主動與伊朗女士握手,但如果女士主動握手,男士應禮貌回應。
2.不要與伊朗人挎胳膊,也不要用手觸摸小孩的頭部。
3.稱好時不能豎大拇指(相當于豎中指),說話時用食指向別人也是不禮貌的行為。
4.進入民居或清真寺要脫鞋。
5.如果受邀去家里吃晚飯,要帶一盒當地甜點(例如在伊斯法罕帶一盒gaz花生牛軋糖)。
版權聲明:本文為 “169陪玩網” 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及本聲明;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